close
我這裡指的老電影可不是指那些50或60年代的電影;
那些電影在電影史上已經算是很新了。
每個禮拜五因為 '美國電影史及類型'的關係,
下午都有一場電影放映;
當我說電影放映可不是什麼高級的爆米花可樂外加高級聲光音效的電影院版本,
而是縮在上課的椅子上很刻苦的看著投影在大螢幕上的左右兩個螢幕
(看到都昏了, 到底是要看哪一邊...)
最早都是看那些根本連電影都稱不上的映像短片 (像之前講過的Lumiere等)
然後移到了劇情短片;
再來年代到了卓別林 (Chapline) 的默劇時代;
接著來到了 'The King of Kings',
算是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史詩巨片。
講的是有關耶穌的生平故事,
重要的是.......






......有夠難看。
真的不是有意要當沒水準的人,
可是當現代電影看多了之後,
再回頭去看那個不管演技/ 化妝特效都很作做的年代,
真的是一邊看就一邊笑。
想想我們有時候連80年代的電影都會覺得很好笑,
你覺得1927會不好笑嗎?!
The King of Kings電影預告
耶蘇根猶大兩個人妝真的不是普通的濃,
眼影眼線還有脣膏一樣都沒少...
因為是黑白的年代, 所以要強調臉部的構造。
又因為不用說話,
所以演技都不是普通的做作。
電影中間還穿插聖經裡的節錄,
看到非常的頭痛...
The King of Kings是美國電影協會為了跟宗教團體打好關係而推出的,
還是比較前衛的宗教團體出資拍攝的;
因為電影在20世紀初期是給勞工階級的娛樂,
但在這個階段宗教團體看到了電影的影響力,
想要拍攝一部'中肯的'宗教電影,
下場當然就是保守派不爽然後電影也不是很成功啦。
(我也覺得把耶穌弄成那樣要成功很難吧...)

接著上上禮拜看了'The Jazz Singer'(1927)
這部可是大有來頭~!
因為這是第一部有聲長片。
說有聲,
還不是真的全部都講話,
而是用對嘴的方式讓電影中的演員看起來像是真正在電影裡唱歌一樣...
不過想當然爾對嘴這時候也對的不是很好。
'The Jazz Singer'是華納兄弟的製作,
在電影業剛開始蓬勃的時候,
華納兄弟只是一個很小的製片公司;
而因為'The Jazz Singer'的成功,
它們逐漸變身成為五大製片廠的期中之一。
(我永遠都記得WB是製作兔寶寶公司啊...)
說真的我覺得這部也挺不好看的....
因為還是處於半默片的狀態,
演技真的很不自然然後妝一樣濃,
真的是我們現在看不習慣的啊...

上禮拜看了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1938)
就是羅賓漢大冒險啦~!!
經過十年的演化,
電影已經是彩色而且是有聲了~!!
此時正是好萊塢開始崛起的時候,
因為已經從無聲到有聲,
以前觀眾不用太專心因為無聲電影不是很難懂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劇情,
自從電影開始有聲音以後劇情變的複雜很多,
所以觀眾要變的很專心, 要盯著螢幕,
意味著演員長相演戲講話跟演技都要好;
這造就了好萊塢的明星文化~!!
10年真的差很多啊~
裡面還有很多愛情戲呢!
再這個年代看電影電成了一種逃避,
沉浸在電影世界中,
看著故事人物反映出社會不公及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無奈。

這禮拜看的則是'Little Caesar'(1930)
是為了預習下禮拜的lecture,
有關美國幫派電影的起源背景。
不過一樣很難看耶~!!
人被槍打到以後還要轉兩圈之後才會倒地...
我知道你中槍了,
可不可以直接倒下來啊...

不過我唸了電影史之後才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有其中之奧妙...
真的是越學越好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jamp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